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照亮回家的路,点亮心灵的灯 ——渭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迷途少女”

发布时间:2022-04-19 08:37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渭南市出现省外输入病例,渭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坚守疫情防控制度,落实防控措施,守住一方净土,为流浪在外需要救助的孩子提供一片温馨港湾。


3月28日,17岁的流浪女孩小安(化名)由华州区救助管理站护送入站,工作人员按照流程对小安进行各项检查后进入儿童隔离区,依托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专业社工提供后续救助帮扶服务。



关爱,用温情服务消融隔阂


17岁的小安身着遮臀长衫、高跟鞋,粉色长发披在肩头,戴着唇钉,半个胳膊纹满了纹身。初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小安充满了抗拒,眼神中透露着不屑与防备。社工在自我介绍后和小安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试图了解小安的家庭背景及流浪原因并帮其联系家人。当社工询问小安在老家有没有可以联系上的亲人或朋友及其联系方式时,小安拒绝配合,总是回答“不知道、没有、不记得”。社工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考虑到儿童刚入站的不适,便贴心地安排小安洗澡,换上干净合身的衣物,同时为儿童提供热水、晚餐,叮嘱其早些休息,通过温暖的关爱稳定儿童焦躁的情绪,使其逐渐卸下防备。


倾听,用真诚话语徐徐引导


通过多次接触,社工用接纳、共情的陪伴交流,拉近和儿童的距离,从儿童些许的话语中社工分析出小安缺少关爱,且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这次是被人诱骗进入酒吧从事酒水接待,而小安还将其当做自己的“朋友”,言语中流露出还会继续联系的想法。社工通过和儿童分析这些“朋友”对自己“关心行为”背后的意图是将小安拉入一个深渊,真正的朋友是和你平等相处,为你考虑,彼此帮助,从而让小安明白真正朋友的意义。渐渐地,小安打开了话匣子,向社工倾诉了自己的经历。

年前母亲去世,自己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心里对父亲充满怨恨,回家后父亲又喝酒导致父女二人大吵一架,加之父亲平时照顾弟弟妹妹,对自己的关注较少,一气之下便外出打工。渴望得到关爱和关注的小安在手机上认识了网友,她为小安提供住处,带小安吃饭,带小安纹身,小安就这样被假意的关心欺骗,开始了在酒吧的工作。小安边说边哭,社工默默地倾听,适时给孩子以抚慰和引导。小安明确表示不会再和这些“社会朋友”联系,表达了渴望回家的意愿,并配合社工通过快手联系上妹妹,进而联系到父亲,当小安在电话中听到父亲对自己的担忧和关心,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图片


陪伴,用专业服务点亮心灯


为了让小安在中心感受到温暖并得到更好地成长,社工为小安安排了专业的社工服务来丰富日常生活。

结合小安的实际经历,社工对小安进行了防拐防骗教育并观看真实案例视频;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引导儿童阅读《青春期那些事》,从心理、情绪、交友等多方面深入学习了解;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从隐私泄露、网络诈骗、职业探秘等方面进行引导。通过一系列温情专业的服务,提高儿童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进行职业规划。

图片

每天晨起洗漱,收拾房间,小安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会主动帮社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顾小一点的孩子,并在空闲的时间和社工一起打乒乓球、打台球、下棋、做手工……在和父亲的通话中,小安表示“在这里感受到了被爱和尊重,自己很开心。”

图片

在开展的“创意DIY彩泥”活动中,小安和中心临时监护儿童一起互动交流,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彩泥作品,社工及时对小安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引导小安用灵巧的双手学习一门手艺,用技艺立足社会。现在的小安谈到未来不再迷茫、无助,她计划回家帮家人照顾读初中的弟弟妹妹,学习理发,用自己的手艺获得收入为父亲减轻负担。  

图片

图片

小安每日通过视频和家人沟通,为了早日让儿童回归家庭,经过和小安户籍地救助管理站的沟通协商,在疫情稳定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近日将对小安实行点对点护送,让儿童和家人早日相见。


疫情之下,渭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防住疫情,留下温情”,为这些流浪在外的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家”,用心用情陪伴他们,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让儿童在迷途之中感受光亮,见到希望,不再流浪,重拾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陕ICP备2023014358号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