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通过“儿童的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的行为”两个说法的提问互动引入活动主题,引导照顾者结合实际思考。在案例分析中,社工通过5个案例并结合视频,举例说明儿童在适应环境、行为模仿、集体融入、物权意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引导照护者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形的做法以及对案例中家长做法的分析。
经过讨论引导社工向儿童照护者明确反馈:不是儿童有问题,而是他们有时会出现不符合成人期待的行为。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是他处于发展状态中,有他独特的特点,这时儿童需要成人的教育和引导,不是放任、批评和指责。在评判孩子的行为时,成人可以从自身出发换位思考,多想一点,多问一点,避免武断地处理儿童出现的状况。
整场活动参与者热烈互动,积极讨论,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和正面引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期望通过持续的主题活动,童兴计划项目能为西部农村儿童家长提供有质量的早期婴幼儿养育服务,使参与的家长掌握科学的婴幼儿家庭保护养育知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目前,该项目家长课堂第二节课程已在三个项目点开展,让我们期待第三节“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及正面养育方法”的主题活动!
课程速览:
当成年人有什么行为时,儿童就如一面镜子,他就会迅速模仿和学习成年人的行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明白暴力滋生暴力,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共情,不能以暴制暴。
孩子在集体活动课时,不断跑来跑去,不能坐下上课。
若孩子未影响到他人,家人就陪伴孩子;若孩子影响到他人,到室外或者其他房间陪伴。
4岁多的男孩,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说人家把他玩具搞乱。
随着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有这个意识就是什么是我的。作为独立的个体,我有权利决定怎么处理我的东西。因此,基于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我们应该不强迫儿童分享。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通过以物换物,教给孩子如何分享,告诉孩子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孩子感受到就好。
2岁多的女孩,不愿意跟人打招呼。
性格有外向、内向之分,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作为一个社会人,懂礼貌是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向别人打招呼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适应、学习的。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训斥、指责孩子,应该是当众表扬。
项目简介
为在全省农村地区推广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陕西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园&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于西部农村儿童养育项目技术和经验,通过公益创投活动,邀请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对西部农村儿童养育项目进行验证、升级,探索形成1套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体系,并推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