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这群孩子有了温暖的“家” ——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救助临时监护儿童

发布时间:2023-07-26 15:53

有一个温暖的家和疼爱自己的父母是每个孩子幸福的源泉,但现实生活总是充满磨难,总在不经意间产生变故与危机,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该是怎样的无助。

近日,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经过前期紧急介入、走访评估接收大荔县、蒲城县转介的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承担临时监护职责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监护照料,改善儿童生活缺“教”、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的状况。






大荔县的小雨、小林(化名)兄弟俩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之前未做鉴定),父亲以务农为生,孩子小时候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和忽视,父亲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更多伤害,去地里干活时也会带着兄弟俩。原以为生活会这样一直过下去,可在几个月前凌晨孩子母亲发病,用开水烫伤父亲后又用刀将其砍伤,在报警后孩子父亲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因病情严重随后转院至西安进行治疗,母亲被送往精神卫生中心,一夜之间,兄弟俩变得无依无靠。而蒲城县的小浩(化名)父母经常以外出挣钱为由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委托监护,在近期小浩父母因诈骗被拘留,孩子由村委会及姑姑临时照料。


 依托“3361”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两个县的儿童工作者及时将情况上报,请示市民政局对儿童进行妥善安置。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在接到通知后联合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在评估三人均为一级风险后第一时间形成情况说明,制定紧急庇护方案及安置建议,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经个案小组协商,考虑到儿童的学业问题,决定在放假前的半个月继续由学校和村委提供生活照料,等学期结束再将儿童转介至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接受临时监护。




7月中旬,三名儿童相继进入新“家”——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始新的生活。工作人员组织专题会议,明确三名儿童的帮扶计划及后期服务,为三名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融入活动等服务,帮助其调节心态,适应新环境,尽快融入新的朋辈群体。

社工用气球彩带装饰了温馨的宿舍,准备了整洁的床铺、可爱的陪伴玩偶、全新的衣物和整齐的洗漱用品,同时组织中心儿童举行欢迎仪式,开展破冰游戏,给小雨三人营造了满满的仪式感。同时中心组织儿童前往定点医院进行健康体检、链接心理咨询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依据儿童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及心理疏导服务。






在社工的生活照料和关怀陪伴下,三人在充实的日子里慢慢消除对中心的陌生感,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和谐温暖。活动室,社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娱乐,感情逐渐加深;图书室,社工引导儿童阅读并分享感悟;电教室,社工耐心辅导孩子的作业;室外活动场,社工和孩们追逐玩耍,开怀大笑……






除了社工的专业引导外,中心其他的儿童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欢迎:小宇(化名)为三人准备了水果沙拉,小安(化名)教他们玩电脑,小强(化名)教他们整理床铺和衣物,小喜(化名)和小圆(化名)一直哥哥哥哥地叫着……就这样,羞涩的小雨在集体活动有了笑容并渐渐表达自己;活泼的小林主动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陪她们一起搭积木;小浩也变得更加有礼貌,懂得体会他人的感受。





“我还没有去过西安,没见过海豚,听老师说过几天可以参加夏令营出去玩,我很期待、很开心”小雨在和其他孩子聊天中透露出自己的喜悦。

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以己之责、以己之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争取各类资源,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暖的关爱保护网,全力保障儿童的各项权益。以健全温馨的服务,为临时监护儿童搭建一个温暖的家,让孩子们肆意成长,重拾阳光灿烂的童年时光。


文字|李洪娟

审核|杨  楠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陕ICP备2023014358号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