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2014渭南新星年报

发布时间:2016-12-23 19:24

 当我们迈入2015年的大门时,2014年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在所有新星人的共同努力下,新星就像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已经结出繁硕的果实。回顾2014年,这一年是渭南新星成立的第二个年头;也是新星充满机遇以及挑战的一年,是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奋力进取的一年;在新星儿童援助的发展历程中,也是令人难忘和值得自豪的一年。一年多来渭南新星团队一直致力于流浪、困境儿童的物质、心理、亲情援助工作,连同宝鸡新星、汉中新星共同探讨开创儿童援助新举措。2006年新星援助前瞻性地创立了流浪、困境、高危儿童的救助与社会保护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按照“民政救助主导、社会组织运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思路,作为国内首个区域性、全天候从事流浪、困境儿童援助及保护工作的民间公益机构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的公益连锁机构,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2013年5月31日在陕西省渭南市注册成立。中心成立一年来与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合作共同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紧急介入和中长期帮扶。藉此渭南新星开始为渭南和流经渭南的困境儿童开展科学、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在此,渭南新星团队感谢大家长期以往对困境儿童和新星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一年来主要围绕中心内的儿童开展生活照顾、教育、心理辅导、家庭调解、回归安置,对中心外的困境儿童开展物质援助、心理辅导、健康快乐儿童游戏、儿童社会工作,并对儿童监护人开展亲子教育方法培训交流。我们通过为身处困境中的儿童提供紧迫的物质需求,同时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儿童社会工作的介入,将关爱、希望和支持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们其家人,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关注、参与下,孩子们将有一个不同以往的未来。现在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渭南新星过去一年中所做的工作点滴。


 一、中心内流浪儿童工作

截止年底,2014年中心共接收援助6岁到17岁流浪儿童人数43名,其中女孩占27%(12名),男孩占73%(31名)。中心秉承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地为其提供生活、教育、医疗、回归安置等服务。通过渭南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协调将两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安置到渭南市儿童福利院。


                   生活照料

                    教育引导

                     医疗服务

                      安置福利院

儿童个案:

欢欢(化名),女孩,10岁,家庭住址,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

基本情况:2014年2月22日,我市杜桥派出所送来一个名叫欢欢(化名)的小女孩,孩子进入中心后老师们对其进行生活照料与陪伴;经过社会调查后,工作人员联系到了欢欢的父亲并安全将其送回家中。2014年3月13日,杜桥派出所第二次将欢欢送到了救助站转至中心,工作人员对欢欢再次展开社会调查,得知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已经过世,后由奶奶抚养长大,几年前奶奶离世。后来孩子交由伯母来照顾,由于无法忍受家人的冷漠和伤害而离家出走,欢欢便四处流浪。了解到实情之后,经由欢欢的父亲同意之后,我们决定让欢欢在站上多生活一段时间。通过日常的观察与分析,社工发现孩子存在以下问题:


                   教育引导

                      生活照料



1、 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中心生活时,发现了欢欢身上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比如,乱“拿”别人的东西,习惯性撒谎等。

2、社交困难,自卑心理严重。

欢欢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伴、老师交流,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伴们玩耍的想法,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伴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何时何地,除了中心老师,欢欢始终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伴。

针对上述情况,中心除了生活上对她进行更多的关爱之外,同时运用艺术疗法、箱庭治疗以及团体辅导等儿童工作专业方法对其进行辅导与行为矫正,并根据欢欢的接受教育程度对她进行了针对性教育引导。从监护人的角度入手,使她形成正确的教育观,通过与其父亲多次电话交谈,让他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明白自己作为父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经过三个多月在中心内的学习生活以及多次的小组活动之后,欢欢已经很好的融入了儿童中心这个大家庭,她的成长与改变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见到老师和其他同伴都会很主动的打招呼问好,而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也已逐渐纠正过来。

2014年6月20日,欢欢被她的父亲接回家一起生活。目前,欢欢生活很稳定,中心老师也曾多次打去电话了解欢欢的近况,孩子也会主动打电话给中心的老师们表示对中心的想念。

二、早期干预——困境儿童流浪前延伸救助服务工作

中心为父母一方或双方重病、残疾、死亡、服刑的渭南籍及经常居住地在渭南的困境儿童提供物资援助、生活关怀、情感支持等,同时给监护人辅之以儿童教育方法,以期达到预防困境儿童盲目流入社会的目的。在一年来共开展了92 次外展活动,组织了83次小组活动,个案辅导102人次,个人心理档案80份,团体档案10份,受益未成年人实际监护人教育方法引导53人次,接听电话咨询153人次,电话回访96次。目前已经辐射到了渭南周边的11个社区, 8个 县区,21个 乡镇, 54所学校的165名儿童。其中社区困境儿童26名, 山区困境儿童63名, 服刑人员子女76名,其中男孩占53% (88名), 女孩占47%(77名)。截至目前,累计受益儿童269人次(包括中心内和中心外)。


                    与监护人沟通

                    翻看成长相册

被“遗忘”的群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中心从2013年起同渭南市救助管理站重点为渭南籍困境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中、长期帮扶。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服刑后,监护出现空缺或抚养存在困难的情况非常突出,虽不能笼统的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贴上心理不健康的标签,但服刑人员家庭由于家长一方或双方入狱,导致孩子由亲友、老一辈或是无人抚养,孩子养成不当的生活习惯、产生突出心理问题及犯罪倾向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服刑人员2013年中心和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陕西省第二监狱、华山监狱、富平监狱以及庄里监狱合作,市辖区街道办,社区干部,乡镇民政干部参与协助,通过电话联系核实并实地走访,依照工作计划利用公休日、寒暑假实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目前累计帮扶渭南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76名,其中一类困境儿童28名。

 
               为困境儿童提供物资帮扶

                   与儿童一起游戏互动  

儿童个案:

乐乐(化名),男孩,11岁,小学六年级,家庭住址,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

基本情况:

家中住房为一间破旧的土坯房,经济非常困难,乐乐在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离家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平日家中只有兄弟二人,乐乐的母亲2012年因盗窃入狱。

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方式:

中心于去年9月经过入户走访将乐乐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最开始接触的时候,乐乐沉默寡言、比较自卑。孩子的这些情况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对乐乐进行长期帮扶的决心,今年9月份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的支持下中心积极和渭南市教育局、学校各方协调下将乐乐转接到中心内进行替代性养育,并在附近入学。母亲早年的离家出走以及后来的入狱,使


                 乐乐破旧的家

                   初次见到乐乐

得乐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所以逃避一切,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为了让孤独、自卑的乐乐走出封闭的自我,工作人员通过榜样陶冶法,不但在平时关心和爱护他,更扮演着朋友的角色,定期和孩子沟通交流,先中心的孩子们也会主动接近乐乐,与他一起谈心、学习、玩耍。在生活、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不断发展。同时,引导他主动地和学校的同学交流,尽可能地及早融入集体中去。

由于乐乐已经五年多没见到过妈妈,来中心后,孩子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要去监狱看看自己的妈妈,2014年11月中心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的支持下积极与西安市女子监狱沟通协调,争取到此次探监的绿色通道,12月12日孩子如愿见到了妈妈。此次见面不但弥补了长久以来孩子亲情的缺失,也促使其认真改造,早日能够母子团聚。


                     母子团聚

             心理咨询师与乐乐妈妈进行沟通

今后,中心将会积极的为那些身陷困境的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严格落实好救助帮扶困境未成年人的工作流程,开展更人性化服务。通过媒体、社会各界参与的多种方式宣传和参与帮扶困境未成年人的工作,构建保障儿童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的良好环境。

三、机构内替代性养育

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支持下,目前中心资助9名困境儿童就近入学,其中两名儿童就读于实验小学,三名儿童就读于盈田小学,三名儿童就读于实验中学和南京路中学,一名儿童就读于杜桥中学。这9名儿童中有8名儿童是服刑人员子女。另外一名儿童因父亲服毒身亡,母亲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讯,寄居在姑姑家。

因一方父(母)服刑,母亲离家出走或改嫁等原因,造成家庭缺失主要劳动力,儿童家庭破裂、亲情缺失,而出现此类儿童陷入贫困,孤独、自卑、内向等心理与行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渭南新星团队以及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及时介入干预,分别于去年、今年九月份经过对儿童及家庭状况评估后,将上述9名儿童接来中心生活,并为其解决了就近入学的问题。


                  家作辅导

                    减压运动

日常生活中,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为其制定了阶段性的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治计划。通过中心、学校、儿童监护人三方共同作用,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可持续健康发展。儿童实际监护人每周定期与儿童及工作人员通电话,了解儿童在站内、学校的学习、健康和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中心专职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教师具体负责9名儿童的生活、心理辅导、教育和情感关怀。在工作中,老师们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发放零食、水果,按时接送上下学,辅导作业,周末外出游玩等一系列贴心照顾,为儿童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使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许下美好愿望

                  儿童节志愿服务

                圣诞“Party”

                  团体绘画 

中心在保障儿童生存和受教育权的同时重视儿童成长和个性发展。2013年中心孩子们在大家的支持鼓励下,申请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天使行动基金的2个青少年公益创新项目,该项目4月27日在渭南市中心广场举办。从2013年12月项目申请,2014年2月北京项目专家电话面试,4月27日的项目实施都是由孩子们自主决策,自主实施,旨在通过为孩子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鼓励支持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为儿童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激发潜能,为儿童参与公益、奉献社会、实现心灵成长和保障儿童发展权提供支持平台。


                  制作宣传材料

                    争当宣传员

四、夏令营活动

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以及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中心于今年7月下旬以及8月初为困境儿童组织了两批次丰富多彩的社会融入性活动——“希望之星”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主题为“融入 感恩 自强”, 40名困境儿童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活动,其中活动内容有:看3D电影、小组活动、“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知识讲座”和“团体箱庭游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艺体验、绘画课程、健康快乐儿童游戏等。


                   团体活动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次夏令营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融入性活动,使得这些儿童通过夏令营活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塑造阳光心态,为他们获得平等的发展权,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不管曾经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每个人心中永存感恩、自强,就能勾勒出一道七彩励志彩虹,那是属于每个人的希望之虹,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定会勇往直前,勾勒出美丽的人生画卷。

   
               夏令营拔营出发
   
                     陶艺体验

五、项目展示

(1)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困境儿童流浪前早期干预项目

2014年中心申请到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小额创新项目。我们旨在通过项目力量的参与为身处困境中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山区、社区困境儿童提供物质援助、心理/社会支持、成长规划、教育救助、危机介入等专业化服务,避免因物质极度匮乏、心理严重失衡导致失学、盲目外出流浪、遭受虐待等现象。使被边缘化的困境儿童获得平等的生存、受教育和成长发展机会,重塑自信、重获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融入主流社会,并提高社会各界对此类儿童的关注,提升公众公益参与意识。

    目前项目第一阶段已经顺利实施结束,为困境儿童开展的服务包括社会融入活动(第一阶段为22名困境儿童组织了总计8次社会融入活动,其中为中心9名儿童开展了6次社会融入活动。)、个案辅导(为10名困境儿童提供了个案辅导)、小组活动(为21名儿童组织了四次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监护人教育引导培训(为60名山区困境儿童监护人开展教育引导培训)、员工交流培训(为中心全体员工组织5次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培训)。

   
                中心内儿童拓展训练
   
                 儿童监护人培训

    (2)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一个鸡蛋的暴走”—— 服刑人员子女危机介入和社会融入项目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无疑是社会弱势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单方或双方入狱而成为无人监护的“孤儿”,由于来自各方的歧视使这些未成年人不仅陷入生活、学习用品缺乏的窘境,并且各方的歧视造成了孩子们强烈的逆反心理,或产生严重的自闭症。

    中心旨在通过项目支持面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利用公休日、暑期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为服务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物质援助、心理(小组/个案)辅导、行为引导、社会融入性教育服务。使他们摆脱物质贫乏的窘境,走出心理阴霾、远离流浪、失学、虐待的威胁,融入学校、社会生活,并提高社会会各界对此类儿童的关注,提升公益参与意识。


                 棋艺大比拼

                   美好的游戏时间

  历时六个月,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实施接近尾声,累计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54名,山区困境儿童26名,成功为21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组织了暑期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儿童和其监护人的肯定以及好评。

    (3)英国驻华大使馆“关爱女童·预防性侵”项目

通过项目的支持在渭南地区部分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单亲、父母一方或双方服刑导致监护权缺失等类型家庭中女童及其家长,开展“青春期卫生保健暨预防女童性侵害”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让孩子们及家长了解“生理期卫生保健及如何与异性正确交往”、“什么是性侵犯、如何预防性侵犯”以及“法律知识讲座”,进而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女童性侵危害。


                     积极参与

                      合影留念

    项目分三阶段进行,目前前两个阶段已经顺利实施完毕,分别在临渭区三官庙小学、闫村小学、大王小学为115名女童开展“生理期卫生保健及如何与异性正确交往”、“什么是性侵犯、如何预防性侵犯”培训。

   
                  一起阅读安全手册
   
                       破冰游戏

    (4)日内瓦项目Geneva Global(日内瓦基金会.宝鸡新星项目资助)

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执行的Geneva Global项目为渭南新星提供了新机构扶持发展资金人民币46,000.00元,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渭南新星日常工作的开展,其中包括中心内儿童的救助、困境儿童早期干预、团队能力建设(8次,共计收益40余人次)、机构宣传(2次)等活动。

从2014年4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在GG项目资金支持下渭南新星开展外展社会工作10次,为儿童开展社会性融入团体活动10次,心理个案咨询与辅导40人次,共援助困境儿童61名。其中流浪儿童9名,山区困境儿童13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19名,社区困境儿童20名。

截至2014年12月31日,Geneva Global项目资金46,000.00元人民币,支出46,075.84元人民币。项目资金的60%用于受益儿童,20%用于员工团队能力提升,10%用于机构宣传和发展,其他方面支出4%。


                    公益宣传

                      跆拳道体验

六、团队能力建设

2014年5月5、6、12、13日,中心员工肖花莉、任倩前往西安参加了由陕西爱加倍社会关怀促进中心举办的为期四天的培训,培训内容为项目设计与管理、项目提案和项目展示培训,主讲为英国讲师Lesley。

2014年6月份,中心三名新员工郭晓光、李洁、李凡前往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参与为期半个月的在职上岗实操培训和新星理念及工作模式交流分享。

2014年6月10日,由日内瓦全球基金资助,上海舜益公益咨询公司支持的新星团队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课,在北京复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大力配合下,专家学者团队来到渭南新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员工的社会工作理论与能力提升培训”讲座。

2014年6月18日,中心员工肖花莉前往山东青岛参加了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召开的“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会议暨项目承接机构管理人员培训。

 2014年6月25日,中心员工李洁受邀参加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主办,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协办的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的基本概念、机构概念框架的演进、学习模式中项目执行、人力资源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估等。

2014年6月22日至2014年6月27日,中心主任郭建强前往重庆,参与了由民政部组织举办的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师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培训。

2014年7月18日至19日,中心邀请到了“国际计划”的曹红老师,为员工带来了为期两天的“志愿者管理&参与式儿童社会工作方法”的培训。

2014年8月17日—2014年8月21日,中心员工李洁参加了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主办的“预防儿童性侵犯暑期培训”。

2014年9月15日至18日,中心员工赵琼杰去往北京参加了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项目督导培训。

2014年10月16、17、20、21日香港理工大学李玉仪教授和北京复和社工服务中心的两名社工督导老师彭燕、刘津伊为来自宝鸡新星和渭南新星的20余名员工开展了个案&小组理论基础知识及工作方法的培训。

2014年12月17日至20日,渭南新星的全体员工和宝鸡新星、汉中新星、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的部分员工一同参与了在渭南新星举办的员工工作培训,此次培训邀请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李玉仪教授以及北京复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彭燕和刘津依老师进行主讲。培训的内容包括困境儿童工作中的个案管理、个案评估及服刑未成年子女工作坊等。

2014年12月17、18日中心员工李洁去往兰州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主办的“机构能力建设”培训会。

培训剪影

五、衷心感谢
(1)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的支持;
(2)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资金的支持;
(3)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项目资金的支持;
(4)英国驻华大使馆小额创新项目“关爱女童,预防性侵”项目资金的支持;
(5)“日内瓦环球基金”项目资金的支持;
(6)来自上海的Tami女士捐赠的大量物资,包括日用品和书籍等物资;
(7)香港明爱专上学院师生为中心捐人民币1000元整;
(8)澳大利亚墨尔本艾文豪精英学校和加拿大多伦多爱普比中学师生为中心捐赠人民币5000元整;
(9)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为中心捐款人民币9213.2元;
(10)韩国爱心人士安正炫先生为中心捐赠人民币100元整;
(11)爱心人士李女士为中心儿童捐赠冬季衣物4大包以及图书25本;
(12)爱心人士Hsu Cheng Chien为中心捐赠500元整;
(13)渭南师范学院志愿者为中心儿童捐赠两大包冬季衣物;
(14)渭南爱心志愿者为中心捐赠圣诞树一棵。
在此感谢大家对孩子们和渭南新星团队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陕ICP备2023014358号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