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是战斗的一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快速做出应对疫情的严密部署,我中心迅速反应,积极部署,和全国人民一起,万众一心、聚力合作,共同打赢了这场疫情战争。在疫情形势好转之际,中心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时刻关注困境、留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状态,扎实推进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三县三镇六村”儿童保护试点工作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未成年人关爱救助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提质升级
今年中心以社会组织党委“红心引领”专项行动暨“百社千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为抓手,严格程序标准,发展、考察、培养发展对象1名,确定4名思想先进、工作积极的员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接受民政局开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17次谈心谈话,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再教育,确保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从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角度入手,中心党组织不断调整与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走访、困境儿童关爱活动、环保清山活动、同时连续一个月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活动,累计参与开展各类活动共33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提高了我中心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以及党建活力。
二、强化紧急救助,推动疫情期间儿童兜底保障
疫情期间,中心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小组会议,制定防控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值班制度(72小时),建立日报制度,每日监测员工体温和长期帮扶儿童体温,安抚儿童及家人情绪,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疫情期间通过电话回访建档儿童184人次。其中了解到儿童凡凡(化名)因父亲旧疾复发住院,疫情防控期间存在就餐困难及上网课不便的问题。中心员工及时准备相关物资,第一时间将装订的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及蛋糕、水果、牛奶、方便面等食品送至医院,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小志(化名)父子二人由于疫情管控无法返回租住房屋、露宿街头两日,孩子有轻微发烧、父亲有呕吐现象。危急时刻,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紧急救助并严格执行应急预案中“三询问”、“一检测、一观察、一隔离”工作流程,为其提供棉衣、食品、口罩等生活和防护物资。同时站领导第一时间和疾控中心及定点医院取得联系,对父子二人进行核酸检测并救治,中心工作人员全程陪护。在隔离期内,工作人员与小志父子保持密切的线上联系,安抚二人焦虑情绪,在隔离期结束后将其接回,并提供米面油、蔬菜水果、口罩等生活及防疫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
中心通过线下走访+线上跟进,全面了解辖区内因疫致困儿童信息,为其提供对应帮扶。疫情期间帮助一名儿童申请临时救助金2000元,及时走访3名监护不足儿童并进行建档评估,对儿童提供临时隔离监护,隔离期满将两名幼童转介至儿童福利院代养,一名在中心接受临时监护。
三、强化市级督导,推动试点工作扎实落实到位
根据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我市现有留守儿童31267名,困境儿童12159名,其中事实无人扶养儿童676名,未成年人工作开展需求十分紧迫。经过前期调研走访,最终确定合阳县新池镇南沟村、北沟村,白水县尧禾镇唐寨村、新武村,蒲城县荆姚镇东郊村、孟郊村为我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试点区域,我们将重点聚焦这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的监护改善、福利保障、个性发展等工作。同时中心通过采取业务培训、定点帮扶、结对互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队伍、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建立有效运转的市县村“三级联动”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确保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网络有效建立。
中心社工深入试点,线下四次累计为127余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提供专业督导、政策指导、技术培训、方案制定等服务;通过线上直播,为全市150余名儿保工作者开展了《儿童福利相关政策》《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工作实务》培训。通过线下+线上相互补充的培训形式,指导广大村(居)儿童主任增强相关知识储备,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关爱服务技能。
中心督导并参与3个试点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摸底排查,通过实地走访,以具体案例引入的方式向基层儿保工作者示范说明走访技巧、交谈方式、档案建立、风险评估、上报方式及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的各项政策。中心共为试点区84名儿童送去防疫、学习、生活物资并定期跟进。
(三)特色活动
中心依托“儿童之家”为阵地、联动学校参与,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儿童生活、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健康成长。共开展“书香润童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融入活动25次,受益人数645人次;开展“做情绪的主人”“携手同行 感恩有你”小组活动9次,受益人数222人次;分两期举办“同心筑梦、相伴同行”2020研学夏令营,带领儿童接受爱国教育、感受科技魅力、领略神奇自然、学会自我保护,受益儿童50人次;开展“我宝贵的身体”女生自我保护课程、预防校园欺凌、“守护童年 安全同行”安全保护课程等普惠式课程共8次,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受益儿童267人次,通过问卷调查,接受教育的93%儿童已掌握了儿童防性侵、防欺凌、防溺水等安全自护知识。中心社工精心设计的活动和课程得到县级儿保工作者、学校老师、儿童及家长的良好评价和积极反馈,为后期全面开展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儿童福利政策进村(居)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中心开展“儿童福利政策进村(居)”活动3次,受益群众92人。旨在向未成年监护人传递儿童保护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填补他们在以往政策法规方面的空白,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强化监护主体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同时向广大群众普及“强制报告”制度,让政策宣传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
四、强化专业能力,推动儿童关爱服务精准精细
中心根据儿童实际情况,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多元化的关爱帮扶,从物质、心理、思想、行为等多方切入,助力儿童健康发展。在提供基础帮扶的同时,中心整合链接多种社会资源,让儿童得到全方位的帮扶,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温暖。
(一)流浪儿童救助
中心全年接收流浪儿童20名,其中16名男孩,4名女孩,13人由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返乡,7名由家人接回,1名3岁男童在中心接受全方位生活照料44天,因寻亲无果及儿童需要医疗康复转介至儿童福利院,结案率100%。
本年度临时照料儿童共5名,中心为儿童提供衣、食、住、行、医等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照料,为其中两名新入站儿童办理入学手续,购买学平险4人次,保证所有儿童顺利入学,在上学期间提供学校午托餐费并为走读儿童选购定点早餐,保证儿童饮食营养安全;中心为儿童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采购床上用品24套,盆栽12盆、安抚玩偶4个,用以改善宿舍环境,调节儿童情绪;在疫情期间及常态化后均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为儿童区域消毒,全年消毒434次,清洗82次,晾晒32次,受益儿童81人。全年为儿童发放衣物18套,受益儿童18人次;中心链接志愿者为儿童开展文化课和艺术辅导全年共142次,受益儿童246人次;全年进行体检5人次,了解儿童身体各项指标,为儿童看病就医8次,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同时为儿童理发12人次,洗澡83人次,保障儿童基本生活舒适健康。
中心始终秉持“健康、快乐、发展”的理念,为儿童开展“童心童梦童成长”庆六一、“爱心相伴 点亮心愿”集体生日会、“我的情绪树”等各种融入活动、手工活动、心理辅导活动,鼓励儿童团结互助、磨练意志、增长见识,促进儿童身心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全年开展各类活动共57次,受益儿童180余人次。
在做好中心临时照料儿童工作的同时,中心积极回访建档儿童,跟进了解儿童家庭、身体、心理等情况,全年共电话回访儿童845人次。同时,中心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积极进行资源链接,为43名儿童发放红苹果公益捐助“鸿星助力 衣路有爱”衣物70件,联合陕西省慈善联合会走访25名儿童,为其送去生活学习物资和总计48000元慰问金,全年共走访儿童230人次,新建档儿童101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中心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在对其的服务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零’距离家庭关系修复更是成为服务的一个品牌。今年年初中心组织6名儿童开展亲情联合会,通过“共进餐,同交流”,增进亲子情感和互动,促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全年开展两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亲子营,带领儿童及实际监护人开展亲子阅读、研学游、亲子游戏等互动,受益人数73人次。
五、强化能力建设,推动宣传效果范围更广更深
中心制定了在职员工系统的再教育计划,通过集中学习、外出培训以及行业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团队自身素质、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今年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内部集中学习9次,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理论、实务、心理等方面培训12次,参加“联劝困境儿童议题全国伙伴交流会”“‘三区’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等短期培训3次,同时通过内部考核机制,不断强化和激励员工学习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
中心以困境儿童24小时援助热线(0913-12345或13891442990)为服务载体,全天候提供困境儿童临时照料咨询、转介服务、个案跟踪、资源链接、健康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今年9月份全国儿童救助保护热线12349开通,我中心全面参与陕西省试点渭南地区个案受理、咨询、处置等工作。今年中心接到各类咨询上报情况19起,中心及时组织专人对反映情况进行走访核查,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回复。
中心利用“社工日”“救助开放日”“扶贫日”等契机,大力宣传儿童保护相关政策,全年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全年接待各级领导、各地救助管理站、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参观来访77人次,中心的一些先进做法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2020年在常规信息撰写的基础上,中心发挥新媒体传播快、形式新的特点,以组图及视频等形式,积极在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全年发布信息105篇,媒体报道38次,相关信息得到《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渭南日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宣传,提升了大众对中心儿童服务工作的认知,对困境儿童的关注、关心、关爱。
回顾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我们会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加大社会组织专业队伍在儿童关爱救助方面的优势力量,链接更多资源参与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覆盖的思路,总结今年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改进不足,科学施策,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救助模式,并在其他县区进行更进一步的推进,将更多符合保障的儿童纳入到帮扶体系,让更多儿童在政府的关爱“保护伞”下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