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做好新时期儿童福利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依据相关文件要求,2021年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配合渭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一步织密扎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未成年人相关权益。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中心通过心理辅导、社会支持、成长规划、危机介入等专业服务,开展“3361”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搭建及渭南地区流浪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的早期干预和紧急介入工作,扎实推进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新进展。回顾2021年,有付出、有收获,充满感动、充满坚强,现将本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提质升级
2021年中心党支部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以党建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彰显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心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及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参加“互联网+党建”业务培训会,坚持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党性观念,本年度组织参加相关党员大会30次。
中心严格程序标准,发展、考察、培养发展积极分子4名,发展对象1名,开展党员民主测评4次,组织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谈心谈话2次,通过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再教育,确保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中心党支部不断调整与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走访、普及新修订的法律知识、组织儿童参观英雄纪念碑、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绘画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12次,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及员工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活动,全年组织志愿者100余人次参加创建活动,累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40余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解决服务对象实际问题,推进困境儿童救助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中心结合地区疫情特点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疫情防控要求,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同时“参加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培训班”,全面落实防控要求,以对儿童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孩子们撑起一张安全“保护伞”。
中心全年落实员工和儿童体温监测,严格执行晨检、健康登记和问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同时中心严格落实每日消杀工作,对儿童宿舍及儿童活动区域勤开窗通风并做到“一日三消”,中心全体员工及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积极进行核酸检测,确保建立安全完善的防疫体系。社工为儿童开展“疫情防控演练”,普及新冠肺炎防护知识,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三、聚力措施落实,推动“3361”未保体系扎实开展
根据民政厅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11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中心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建设。2021年为巩固合阳县、白水县、蒲城县三县试点成果、扩大帮扶范围,中心选取城三区即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为试点区,开展普查调研、业务培训、政策宣传、社会融入等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活动,计划在2022年辐射到其余六个县区,搭建完善的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体系——渭南地区“336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筑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底线。
1.业务培训
2.摸排走访
3.特色活动
4.儿童福利政策进村(居)
政策进村居
四、细化部门分工,推动儿童关爱服务升级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心儿童,促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中心进行部门细化,成立儿童事务部,负责中心临时监护儿童和流浪儿童等内部服务,保留原有的社会工作部,负责项目、外展等对外事务。部门的细化,职责的细分,确保了由专人从物质、心理、思想、行为等多方切入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多元化的关爱帮扶。同时中心通过链接各方资源,通过深入困境儿童家庭,了解儿童需求,为困境儿童提供走访跟进、评估建档,安置转介等服务。
1.流浪儿童救助
流浪儿童小豪(化名),今年7岁,在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纪却由于家人疏于监护辍学流浪。社工多次联系儿童父亲进行监护教育,联动多部门共同解决儿童生活及教育问题,在多方协调下,现小豪已在户籍地一座寄宿制学校就读,孩子节假日的监护问题也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得到落实。
2.中心临时照料儿童
中心为儿童开展“小小中国心,深深爱国情”“童心童趣 共庆六一”“盛开的感恩树”等各种融入活动、手工活动、心理辅导活动,鼓励儿童团结互助、磨练意志、增长见识,促进儿童身心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全年共开展各类活动73次,受益儿童260余人次。中心在注重儿童成长发展的基础上链接心理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心理帮扶长效机制,用心用情呵护困境儿童的心灵,从深层补充困境儿童心理需求,全年为儿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12次,受益儿童71人次。临时照料儿童小七在中心生活8年,今年进入大学,开启新的生活,小七及家人为中心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今年共收到服务对象赠送锦旗3面。
3.入户帮扶
建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爱、小阳(化名)姐弟父亲去世,母亲精神残疾,姐弟二人由70多岁的外祖母抚养,综合评估风险等级一级,属于高风险儿童。社工为儿童建立详细的帮扶档案,根据需求每月进行入户回访跟进,经过全年13次的电话沟通及入户陪伴,姐弟俩从最初的一言不发到现在会和社工互动,回答简单的问题,相信在社工的持续干预下,姐弟俩的心理和行为会得到不断改善。
4.资源链接
共青团渭南市委及团属社会组织、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渭河工程局爱心人士、来酷科技有限公司、尚雅造型、西里蓝DIY手工室等爱心单位、企业、个人为临时监护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及防疫物资,衣物、慰问金,爱心服务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健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最高检、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中均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做出了规定。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暂行办法》为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强制报告提供了政策依据。作为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社会组织,中心多次组织员工学习强制报告制度,并在走访、培训时积极进行宣传。作为强制报告的义务主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今年8月中心社工在走访中发现一例幼童遭受监护侵害的案例,随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将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并报警,随后公安机关对孩子父亲采取了强制措施,中心介入为儿童提供临时照料,确保儿童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强制报告制度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落实。儿童监护侵害本身具有隐蔽性和隐私性的特点,不易被及时发现。但由于社工高度负责,敏锐发现、主动核查了解,积极主动履行强制报告义务,从而使案件从发现到公安机关介入仅用了一周时间,确保了案件依法及时有效查处。
六、强化能力建设,汇聚专业力量推进课题研究
中心制定了在职员工系统的再教育计划,通过集中学习、外出培训以及行业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团队自身素质、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今年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内部集中学习15次,邀请社会工作及心理学专家学者开展资源动员、社工能力提升、心理等方面培训5次,中心1名社工外出参加“聚光计划”社会组织成长营,增强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还前往温岭天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对外培训进行经验传播,工作交流。
今年中心分别同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家高校分别签订了《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协议书》,今年中心安排安康学院4名优秀实习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
七、坚持多措并举,推动宣传效果范围更广更深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开通全国统一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的法律规定以及省、市民政部门的政策要求,中心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项业务。全天24小时提供政策咨询、转介服务、个案跟踪、资源链接、健康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今年累计接听电话8人次,其中政策咨询类3人次、心理问题4人次、侵害未成年人线索1人次;拨出电话21个,其中回复咨询5人次、累计走访、回访14人次,转介相关部门2名;入户走访4名,并为儿童提供相应服务,链接相关政策资源。
中心利用“政策宣讲进村(居)”“社工日”“救助开放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等契机,大力宣传儿童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全年接待各级领导、各地救助管理站、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参观来访106人次。在“守护儿童·托起希望”宣传月期间,中心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现场宣传周、学校宣讲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链接社会资源向试点县留守困境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捐赠物资总价值9.05万元,受益人数191人次,同时还为受捐学校师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对未成年人工作的认识。在现场宣传周期间,中心通过发放宣传彩页、知识展板讲解、救助案例展示,向市民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政策要点,发起网上普法知识竞答活动,引导市民扫码参与竞答学习,在全市营造了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2021年中心积极在公众号、官网、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发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相关资讯及工作动态,全年发布信息66篇,媒体报道47篇,相关工作得到《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渭南日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宣传,提升了大众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认知,营造了大众对困境儿童关注、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
回顾2021,展望2022,有成绩更有可完善的空间。下一步中心会以“陕西省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委托培训(三次)”项目为契机,加强儿童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心将总结今年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改进不足,科学施策,并在全市进行更进一步的推进,畅通救助保护体系,将更多符合保障的儿童纳入到帮扶体系,让更多儿童在政府的关爱保护下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