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务,落实暖心民政“2+3+19”及民生实事要求,紧扣任务目标,抓实重点工作,创新亮点工作,不断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关爱未成年人保护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管理规范、服务精准、人员专业的区域化未保工作中心站。
高站位促进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发展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阶段,党支部第一时间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制定下发了学习教育工作安排,支部全体党员进行交流发言,组织大家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认识体会、找差距不足、提改进措施,让大家在交流中共同提升,实现理论学习入心入脑。党员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及文明创建活动,不定期入户走访困境儿童家中,为儿童带去生活、学习物资,了解困境儿童家庭情况和儿童自身生活、学习、朋辈关系等,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帮扶;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提升文明意识,关注儿童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全年参与文明创建活动43次。
随着近年来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中心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心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为了满足机构长远发展需求,2023年6月中心报请主管单位审批进行更名,机构名称更改为“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业务范围也进行了拓展,除基本的未成年人相关服务外拓展了承接相关部门培训、孵化、督导、评估及社工服务项目。中心将以更名为契机,发挥专业优势,协同合作、创新服务,全力保障受助儿童基本权益,助力儿童保护体系建设,创建儿童友好发展的社会环境。
高标准服务保障临时救助儿童基本生活
在护送儿童安全返乡后,中心对渭南市户籍的流浪儿童进行入户跟进或电话回访,了解儿童现状及家庭困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防止儿童再次盲目流入社会,陷入困境。本年度入户回访儿童4人,电话、视频回访25人次。
中心对区域内紧急上报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及风险评估,对监护缺失的儿童承担救助保护职责,共为5名高风险转介儿童提供代养服务,本年度中心临时照料儿童累计17名,其中3名儿童由户籍地未保中心接领并办理退离手续,4名儿童依据政策转介至市儿童福利院。
为保障儿童衣、食、住、行、医全方位的生活需求,中心安排专人提供24小时生活照料,按季度为儿童采购分发衣物,在日常三餐外添加营养辅食,保障儿童成长需求。中心链接教育部门为转介的儿童就近办理入学,协助相关部门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与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对接,为儿童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疫苗接种及医疗救助服务,全年进行医疗救助95次,其中为儿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16人次,体检16人次。
儿童是发展的个体,需要情感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关注,中心从儿童需求出发,设计开展了“青春无限 玩出活力”“深耕三农户外拓展”“关注消防 生命至上”等融入活动、小组活动及节日主题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活动共59次,受益儿童572人次;安排社工为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并在暑期为儿童安排绘画、游泳、体能及文化课学习,全年共开展文化课辅导236次,受益儿童2990余人次;中心链接专业心理辅导团队为儿童定期开展情绪辅导、沙盘游戏、人际关系调节等团体心理辅导及一对一咨询,全年开展活动46次,受益312人次。
中心社工参与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培训班,累计为150名儿童工作者提供实务培训。社工从基层儿童工作人员开展探访及帮扶社会工作实务入手,围绕建档,排查与一般服务、重点关注儿童、如何做好“督导”、安全隐患筛查四点进行讲解,助力儿童工作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02特色活动
中心加强与试点县(市、区)未保中心的工作联动,通过部门联合将儿童服务延伸到学校,拓展受益群体,让更多的儿童得到普惠式服务。今年组织专业社工深入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等学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课程、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公益课堂、青少年禁毒课程、考前减压心理讲座等普惠式课程共12次,受益儿童2282人次。
中心响应民政部等14部门联合部署的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加强与县级未保中心的工作交流互动,助力县级未成年人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中心联合华阴市、富平县、合阳县、蒲城县举办“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2023年夏令营活动,通过为儿童搭建暑期学习、成长、交友、互助的平台,丰富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暑期生活,受益儿童52人。
为了更好地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服务体系,建立及时有效的困境儿童风险应对干预机制,中心开发渭南市困境儿童可视化大系统平台,积极整合各级未成年人信息资源,掌握更加精准及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各类儿童数据,对紧急儿童第一时间录入、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评估、第一时间干预,建立高效闭环的儿童救助服务机制。
中心依托社会组织专业优势,积极进行资源链接开展儿童相关社工服务,申请并执行陕西省妇源汇“童兴计划”0-3岁婴幼儿亲职能力提升项目,提升农村家庭婴幼儿照护人对儿童的正面养育意识和养育能力,开展活动19次,受益对象302人次。执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幸福列车-晴天计划”项目,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深度走访、生日庆祝为儿童提供关爱陪伴,目前深度走访10次,开展活动2次,受益儿童48人次。
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心社工参与陕西孝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陕西妇女儿童基金会、陕西省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主办的个案、公益传播、领导力提升等培训,在学习中提升工作能力,在交流中拓宽工作思路,给儿童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服务。
儿童工作需要多部门的沟通协作,中心在儿童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横向链接,加强跨部门合作,联合司法、教育、医疗等部门合力解决儿童困境,开展儿童关爱相关活动,搭建儿童关爱保护网,切实有效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中心在工作开展中注重多元力量的参与,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和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及基金会的联络。今年链接西安市扶弱助困公益慈善基金会、陕西睿涛之家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江南古筝学校等为中心临时监护儿童、学校捐赠文体用品、洗护套装、冰箱、古筝等各类物资价值3.21万元,受益儿童673人次。
中心以“社工日”“救助开放日”“宪法宣传日”等为宣传契机,通过设置展板、发放宣传彩页、视频轮播向市民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儿童福利政策、救助案例等,让市民关注困境儿童儿童群体,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中心还积极发挥网络、电视、报纸、视频等多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及工作动态,联合专业心理医生在民政视点开设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科普讲堂,通过5期节目的持续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反馈。全年在各平台发布相关信息85篇,相关媒体报道89次。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心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加大对各类困境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