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渭南新星2021年10月月报

发布时间:2021-11-02 17:59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童心

为加强中心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儿童度过一个欢乐多彩、意义非凡的国庆节,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为4名中心儿童开展了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帮助儿童加深对国庆节的理解与感悟,丰富充实他们的假期生活,使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欢乐,富有深意的国庆节。

社工和孩子们通过共学一段历史、同唱一首红歌、共绘一幅图画、观电影谈感受等活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为祖国送去真诚的祝福。17岁的小轩在活动中感慨:很多先辈的一生是电影、电视剧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短短镜头,是史书文献中记载的寥寥数笔,也是后人口中偶尔提起的几句,可他们却是真真实实用鲜血和信仰拼至生命最后一刻。让我们勿忘先辈教诲,牢记革命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很多事,你再努力一点点,惊喜就会出现。”孩子们在一系列的爱国教育中学会节约、分享、平等、合作、互助的良好品德,激励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祖国贡献力量。



图片

图片

用爱叩响无声世界


10月12日,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救助1名流浪儿童笑笑(化名),中心为儿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后被工作人员护送返乡。中心在救助时坚守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体温监测、隔离观察、清洁消毒,确保流浪儿童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笑笑来到中心后,陌生的环境让其感觉紧张和不安,由于孩子存在语言障碍,社工为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躁情绪,带孩子在活动室挑选玩具并陪孩子一起玩耍。在社工耐心的陪伴下,孩子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脸上浮现了一丝笑颜。待孩子情绪稳定后,社工为孩子换洗干净的衣物,并为孩子准备彩笔、画纸,陪孩子涂鸦,笑笑开心地直拍手。他一边拿着彩笔画画,一边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笑笑被护送返乡时,笑着对照顾他的社工喊出“妈妈”,尽管发音困难,吐字不清,但那脸上的笑意和真诚的眼神,代表了孩子最真挚的谢意。

图片

图片

在实地走访中为儿童带去爱与希望


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全年开展困境、事实无人抚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各类在档儿童及临时上报儿童的走访帮扶活动,切实解决困境儿童及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温暖。全年计划走访231名在档儿童,本月共走访26人次,目前累计走访200人次。

社工在为儿童带去口罩、酒精湿巾、书包、保温杯等生活学习物资,在聊天、游戏中拉近和儿童的距离,了解其近期学习及心理状态,为儿童提供常态化安全自护、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和情感支持等阳光关爱服务,鼓励儿童逆流而上,追逐阳光。在关爱走访活动中,中心加强风险评估及排查,对符合政策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协助其申请生活补助、落实分类保障,为每一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做好服务保障,守护好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爱、小阳(化名)姐弟父亲去世,母亲精神残疾,姐弟二人由70多岁的外祖母抚养,综合评估风险等级一级,属于高风险儿童。社工为儿童建立详细的档案,根据需求进行回访跟进,对小爱、小阳姐弟社工每月多次进行电话回访及入户走访。社工在上次走访中观察到姐弟俩的衣着不合身,性格腼腆,计划通过连续走访沟通拉近与儿童的距离。10月24日,社工带着衣服、鞋子、玩偶等物品再次来到孩子家中,姐弟俩见到社工少了初次的陌生,虽然互动很少但不像之前时那般躲闪。社工通过和孩子玩玩偶、为孩子试穿衣物、鞋子逐渐卸下孩子的防备,和孩子平等沟通。临别时,社工和小爱、小阳约定过段时间还会再来,孩子眼中渐渐有了希翼的光芒。

图片

图片

基层儿童工作者业务培训覆盖高新区、经开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建立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的要求,全力打造一支懂理论、知法律、通政策、有方法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队伍。10月13日、21日,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走进高新区、经开区试点,为48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工作培训会。

社工以工作实务为主线,从工作职责、儿童福利服务对象评估认定与申请流程、入户技巧、服务案例分享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社工汲取之前培训的成功经验,选取大家关注又疑惑的重点进行细致讲解,梳理了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政策及实务脉络,培训中社工还对最高检《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渭南市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暂行办法》进行了讲解,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儿童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后期,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将在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三区”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试点工作,搭建“3361”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体系。通过入户走访、个案会商、政策链接、政策宣讲、小组活动、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开展,推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儿童关爱政策落地实施,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图片

图片

扎实开展高新区、经开区困境儿童摸排走访

 10月23日开始,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联合高新区、经开区儿童主任,对辖区内困境儿童进行摸排走访,截止目前共走访试点困境儿童16名。社工与儿童主任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为儿童送去生活和学习物资,并与儿童及家人进行细致沟通,缓解紧张,建立信任。通过实际参与,社工为儿童主任提供访谈技巧示范,做到访谈专业化,政策记心中。通过扎实的走访推进,社工对困境儿童逐一全面调查,精确掌握困境儿童家庭结构、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监护情况、分类保障等信息,确保排查信息详实完备,确保符合政策条件的儿童及其家庭及时得到有效的救助帮扶。

 信息摸排的过程既是需求评估的过程,更是开展服务的过程。通过摸底排查,社工根据儿童及家庭需求,从专业角度梳理所掌握信息,整合多方服务力量,开展政策宣传、链资源接,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同时信息排查有利于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实现困境儿童信息动态监测,为下一步“三区”试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有效推进打牢基础。

图片

图片

规范档案交接,助力县级未保工作有序开展

经过一年的县级试点带动,试点县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在市级未保中心的统筹引领下,成功搭建了市、县、村三级帮扶体系,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依据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委托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对合阳县、蒲城县、白水县困境儿童档案进行分级、分类整理,随后陆续将103份儿童档案与各县未保中心进行了规范交接。详实规范的档案,有助于县级未保实现分类科学的救助,为儿童提供个性化关爱服务,确保工作连续不断有序开展。

西宁市救助管理站来中心考察未保工作


10月18日上午,西宁市救助管理站一行5人到我市考察救助管理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考察组一行参观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区的儿童宿舍、心理辅导室、康复训练室、手工室、文体室、图书室等困境儿童保护设施,详细了解了相关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工作机制。对我市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试点运行、体系建设、运行模式、取得经验以及帮扶成果,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基本内容、服务水平、招投标程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

座谈会上,考察组听取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及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情况介绍。双方围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分享工作经验、方法和思路。

随后,考察组社会组织相关成员和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社工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就社会组织内部运营管理、儿童档案管理、项目运行等进行探讨,相互学习工作经验,在交流中相互提升。

图片

图片

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召开实习生座谈会


10月20日,在安康学院实习生即将结束实习之际,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共同召开了实习生座谈会,对安康学院4名实习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点评,为以后未保、学校和学生三方继续合作共赢打好基础。

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冯高峰主持了会议,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及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全体人员参与了会议。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超对实习生在工作中的付出给予了肯定评价。他指出:专业知识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磨练才能发挥出专业的特长和优势,社会工作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实习生正处在长本领、增能力的大好年华,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具备体系化和结构化框架思维,热爱自己的实习岗位,做好自己的岗位职责,逐步做到专业专、深、精。

实习是一种双赢,人才是宝贵财富。实习生是行业发展的后备人才,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将积极做好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培养带动实习生实践,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和范式。


图片

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陕ICP备2023014358号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