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11月7日,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为儿童开展了“我的国 我的家”爱国主题活动,通过共唱国歌、齐观影片、同绘画卷等环节,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观看爱国主题电影《长津湖》后,孩子们长时间沉浸在对那段独特历史的缅怀中,久久无法自拔。他们将对和平生活的珍爱、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化作笔下灵动的图画,一笔一划都带着心中的憧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孩子们更加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学习志愿军不怕苦、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点滴做起,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繁荣、强大!
温暖童心,守护花开
小圆母亲精神残疾,父亲没有稳定工作,全家依靠低保金度日。8月初,社工走访时从邻里获知其父亲对孩子疑似有猥亵行为。次日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便联系村委会及儿童主任核实情况,8月5日,社工在开展先期调查核实后依据强制报告制度要求,落实强制报告主体责任,上报主管部门后迅速报警。中心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取证,由公安机关调取医院监控视频和护士的翔实证言,随后对小圆父亲进行拘留。
为保障小圆在中心的身心健康及安全,社工带孩子前往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为其进行体检,全面掌握儿童发育指标、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同时社工为儿童添置生活必需品,带孩子一起玩游戏,和中心其他孩子一起参加融入活动,让小圆在中心感受到关爱,感受到社工的陪伴和温暖。在保障儿童基本生活的同时,社工联系附近多家幼儿园,经过沟通比较,为儿童选取合适的幼儿园,由专人负责接送孩子入园,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很好地融入这个大家庭。
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发挥自身工作职能,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中心依托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助保护网络,通过定期走访排查,落实部门会商、评估帮扶、应急处置、监护干预等措施,确保遇到困难的儿童和家庭能及时被发现、被救助,努力为儿童提供临时照料的温馨港湾,助力未成年人摆脱困境,远离伤害。
用爱点亮回家的路
冬日的关爱如暖阳
通过走访,社工为困境儿童带去防疫物资、书包、保温杯等生活学习物资,为有需求的儿童带去棉鞋、拼图,在互动中拉近和儿童的距离。和儿童及监护人沟通中,社工对困境儿童近期心理状态、生活情况、教育情况、监护人自身情况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同时积极向困境儿童家庭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政策宣传与咨询、监护指导、亲子辅导等服务,协助监护人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确保有需求的困境儿童能得到及时呵护及关爱,切身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关爱困境儿童是各级民政部门及整个社会的责任,今后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将继续关注困境儿童的心理和成长需求,关心爱护这一特殊未成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做好儿童关爱及家庭监护责任跟踪回访服务,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基层儿童工作者赋能提升
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培训讲师金千深入解读儿童保护政策,解析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工作职责,从入户技巧、档案建立、儿童类型认定、风险等级评估等入手,结合服务案例解析,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社工梳理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及强制报告的政策及实务脉络,对强制报告制度主体、应用情形、上报方法及上报途径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政策性全、专业性强、实操性高的业务培训,参会人员表示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工作理论水平、职业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
儿童福利政策进村(居)走进“三区”试点
社工从《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一些重要概念引入,向村民集中宣讲儿童关爱保障政策,重点突出法律法规、家庭监护、强制报告等内容,扩大儿童监护人及广大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实现村(居)政策宣讲全覆盖。通过服务案例解析、互动问答、调查问卷等,为村民释疑解惑,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加深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同时社工引导社区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做好对监护人的督促和指导等工作,增强监护人知法懂法意识,强化其监护主体责任意识和监护能力。
后期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将从工作履职、家庭监护、亲情沟通、安全自护四个篇章开展政策宣讲,营造“人人关爱儿童”的氛围,为儿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扩大中心城区及周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覆盖面,筑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底线。
强化摸排走访,落实帮扶举措
走访中,社工与儿童主任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对困境儿童逐一全面调查。通过实际参与互动,社工为儿童主任提供访谈技巧示范,与儿童及家人进行细致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便于开展后续服务。通过详细询问,社工精确掌握困境儿童家庭结构、监护情况、教育就学、分类保障等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详实完善。
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小阳母亲改嫁后再无联系,父亲多次遭受意外伤害,生活不能自理,孩子和奶奶相依为命,这些经历给小阳心灵带去了沉重的打击与伤害。2014年初次走访见到当时10岁的小阳,他稚嫩的脸上显露着和年龄不符的浓重愁思和冷漠,经常会说一些埋怨的话,奶奶对孩子的表现担忧却无能为力。在中心帮扶的8年里,社工在给予小阳物质援助的同时,通过入户走访、夏令营、小组活动等服务,给予孩子温情陪伴,为他提供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不断地引导、鼓励,帮他重塑自信。经过长期干预,小阳渐渐挥去了心里的阴霾,和社工、同伴有了更多的交流,跨越了成长路上的荆棘,小阳变得积极上进,对学业、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现在,小阳偶尔还会在微信上和社工联系,给社工讲学校的趣事、诉说生活的烦恼、寻求心灵的慰藉。
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召开社会组织座谈会
座谈会上,社会组织管理科相关人员相互分享、总结了渭南新星在机构管理、人员配置、规范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更好地改进建议。
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作为一家5A级儿童服务社会组织,在渭南本土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宋卫玲科长指出:社会组织要有独立意识、有规划、有长远发展的目标,走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精品道路,不断挖掘儿童需求,打造精品服务、精品活动、精品课程……通过走出去来提高在整个领域的影响力。要做好工作宣传,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入手,孜孜不倦地通过各种工作展示自己成果化、成品化、常态化的工作,让5A社会组织这面旗帜树的更高、更远、更亮、更鲜艳。
多方协同救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
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积极联系临渭区民政局,共同解决儿童生活及教育问题。在多方协调下,站南街道办佳苑社区主动提出临时照料孩子生活,下邽镇政府与周家村委会立即联系当地教育部门,积极为孩子寻找寄宿制学校。
(本张图片来源:临渭区民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