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聚会、出门旅游
社交软件上的“晒娃狂魔”是你吗?
谈到拍照分享
万能剪刀手
是每人都逃不过的经典pose
不过照相摆姿势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您和孩子的“剪刀手”很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早在2019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就给出了一个提醒:“剪刀手”照片会泄露指纹信息!
一时间“剪刀手”和“指纹”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关键词。原来,只要拍照时镜头够近、拍照设备清晰度够高、拍摄角度够正、拍照者及模特手够稳,专业技术人员就能通过照片中的“剪刀手”获取指纹信息。
所以爱“晒娃”的家长们记住了吗?如果实在钟爱“剪刀手”,下次可以让娃这样做(反剪刀手)!
不过,如果以为换个姿势,就能把泄漏隐私的隐患一网打尽,那可就太天真了。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先进技术越来越普及,让人防不胜防。自己和家人若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难免不被科技这把双刃剑所伤。
特别是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他们对于危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更弱,家长更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安全,保护他们的隐私,共筑孩子健康平安的童年!
儿童隐私泄露渠道多
现在,智能手表几乎成了学龄前儿童的标配,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这些智能产品在帮助家长联系孩子、实时查看孩子位置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的是孩子照片、位置、语音信息的泄露风险。
此前,某知名玩具制造商的服务器就被黑客入侵,480万客户信息泄露,其中包括就数十万家长与儿童的照片以及他们的聊天记录。
除了智能手表,手机及平板电脑里的教育、游戏、音视频类APP也是孩子们较为常用的。
如今,公司普遍将收集个人数据视为对商业至关重要的行为。对企业而言,儿童更是重要的数据来源。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家长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可自行将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提交给各类网络平台,完成注册。
尽管一些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条款中,会有“监护人同意”的相关表述,但大多数家长仍表示并不完全掌握“决定权”,“家长同意”有时候形同虚设。
这些APP不但在下载时索取权限,搜集窃取用户隐私,其附带的追踪用户位置功能可能会对儿童的人身安全带来更多威胁。
《规定》为儿童撑起保护伞
为保护儿童隐私不受侵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首部保护儿童信息安全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
《规定》体现了从严保护的总体思路。儿童受限于身心发展的阶段限制,需要予以特别保护,以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共识。
《规定》秉持这一要求,对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水平,相比一般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遵从国际立法通行做法,在取得用户同意环节,《规定》要求儿童用户监护人同意,此外还提出了一系列专门性要求:
“晒娃”有风险,分享需谨慎
儿童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暴露出了诸多安全隐患,但是家长们不要以为只从孩子入手就万事大吉了,有些时候家长们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目标。
家长们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真可爱,忍不住秀到朋友圈让朋友们点个赞呢?
但在网络的背后,除了亲朋好友,还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正在盯着这些信息,而且很容易就能通过这些信息,摸清孩子的基本情况。
除了朋友圈,微博、抖音、快手和各种社交群也容易成为信息泄露的高发区。
犯罪分子十分擅于利用网络交流的便利性,像是狡猾的狼群,通过各种伪装藏在设备的另一端,等待猎物的上钩。“晒娃”有风险,分享需谨慎,家长们需要多加注意!
孩子的这些信息记得保密
1.孩子的名字
很多的宝爸宝妈们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经常会把小孩子的名字给发布出去。也可能是因为没注意,例如他的作业本上的名字、胸卡上的名字以及其它地方的名字。所以,家长在发照片的时候还是要谨慎,尽量少把带有孩子信息的照片发布在朋友圈里。
2.孩子的学校
无论小孩子是在上幼儿园还是小学,在晒小孩子照片的时候,尽量不要暴露学校周边的标志性建筑,如果有学校名字,最好打上马赛克。
3.孩子不愿意发的照片
有的家长会拍一些照片,例如小孩子的裸照、洗澡的照片,在未经过孩子同意甚至在孩子不同意的情况,发在朋友圈里。其实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不要以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能替他做决定,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以后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可以首先询问一下小孩子的意见。
4.孩子的伙伴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头的宝,当孩子与伙伴们玩耍时,家长拍照、发朋友圈之前,也要问一下别的孩子和他们家长的意见,因为要教会自己的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
1.学会打马赛克
学会运用修图软件,把关键的个人具体信息打上马赛克,也许你小小的举动就能成为保护孩子的安全锁。
2.尽量不要晒正脸
选择娃侧面的照片或距离较远的照片来晒。
3.设置分组权限
将朋友圈好友分组,只把孩子的照片分享给关系最私密最信任的好友,不做大范围传播,这样亲朋好友就可以随时点赞啦!
教孩子在网上保护个人隐私
如何教孩子在网上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避免不良信息、网络交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侵害,保护个人隐私,预防网络犯罪行为,学习遵守网上各项法规,网上行为有理守法,正成为新媒介时代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一课,也是很多父母要补的重要一课。
如何教孩子在网上保护自己的隐私?
1、家长要经常提醒和解释隐私的重要。
2、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信息不能公开。
自己及父母姓名、家庭背景、住址电话等基本数据不要公开,也不要张贴清晰易辨的独照。
3、明确告诉孩子网络上没有删除这件事。
专门研究网络素养的交大教育研究所讲座教授周倩表示,放上网的任何东西,即使删除,还是有人会散布出去。“社交网站最严重的是隐私问题,”周倩说,透过按赞,很多信息一贴再贴,让她“愈研究愈害怕”。周倩也提醒孩子不要随便按赞、不要随便将不认识的人加为朋友。
4、提醒孩子上传前多想一下。
孩子最常见的心态是“我不会那么倒霉”。父母老师可以提醒,上传前要自问:“这些内容你自己两年后、甚至三十岁时还可以接受吗?其他人可以看吗?”
5、教孩子在社交网站上保护自己的方法。
微软服务中心副总洪志鹏建议,社交网站上的个人资料愈少愈好。而且建议设定信息只跟“朋友”分享,某些讯息不想让所有朋友收到,还可以将社交网站的朋友分类,指定只有哪些人可以看到或不能看到讯息。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