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主任课代表
各位儿童社会工作者,大家好!
欢迎来到为广大基层儿童社会工作者开设的“课代表计划”专栏。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名初出茅庐的儿童社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指导。
在上期推送“课代表计划|初识儿童社会工作(上)”中,课代表为大家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的内涵,以及儿童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其中三项原则。
今天,课代表将为大家带来余下六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并会和各位儿童社会工作者一起探讨可以打破原则的情境,以及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可行方法。
*课代表将分为上、下两期推送来介绍九项原则,本期为下篇。
01 儿童社会工作九项原则(之六)
文末附赠六张精美手机壁纸
让知识点渗入使用手机的每一刻~
持不批判态度
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尽力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理由和原因,切忌批判或蔑视、歧视他们。
同理心
儿童主任应当设身处地地从儿童的角度体会其感受,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观察和理解问题,正确了解这些感受所代表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体会和了解传达给所服务的儿童。
这两项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不批判原则规定了儿童工作者应该持有的工作态度和立场;同理原则进一步阐明了在这种态度和立场下,儿童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实践、解决问题。在实际情景中,它们往往会结伴出现。
B:常见的批判性的言行有:质问、审问、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对方,等等。
A:那么,应该如何“不批判”地回应、做到“同理心”呢?
B: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的对比吧!
小刘刚升入初中,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会无故缺课;班主任把小刘的问题反映给了村居儿童主任李老师。
如果我是小刘,我肯定希望遇到第二张图的老师!
保守秘密
儿童与儿童主任交流中所提及的任何信息,儿童主任都应当为其保密。在未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可以告诉其他人,哪怕是他的监护人。除非是危及孩子生命安全的信息,需要及时与其监护人沟通。
“保守秘密”听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可并不简单,涉及到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来看看下面的选择题:
多选:儿童主任王老师的下列做法中,哪些符合保守秘密原则?
A.了解到小花有早恋的情况,被其父亲问到时未透漏信息
B.在参与督导时,将儿童一些不必要的隐私说出(如姓名、地址等)
C.在与同村朋友闲聊时,将儿童父亲吸毒的情况告诉朋友
D.将儿童档案放在办公室锁好的柜子,做好档案使用记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D
选项A,关于孩子“早恋”的问题,儿童主任在未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应该直接告诉其监护人;
选项B,儿童主任应该做到对于不必要的隐私不深究,哪怕是在督导中,也应该尽量隐去无关的、不重要的个人信息,如能够辨别儿童身份的信息;
选项C,涉及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是不可以随意泄露的;
选项D,管理好儿童及其家庭档案,是儿童主任应尽的职责。
知情同意
儿童主任有义务向儿童及其监护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儿童及其监护人有权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情境迁移
这一项原则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在:
* 儿童主任在进行儿童及其家庭基本信息收集之前,必须征得儿童本人及其监护人的同意,并告知其收集信息的目的和使用方法。
* 儿童主任在对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访谈之前,必须阐明访谈目的,征得本人同意,并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案主自决
“一个人拥有支配他自己的生活并作出与此相关的决定的权利”。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协助儿童明确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另一方面是协助孩子了解他可以得到的支持性资源。
下面这个关于高中生小明的故事,也许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原则。
小明刚刚升入高中,出于种种原因,他想辍学,但不确定自己应不应该这样做,于是决定征求村居儿童主任的意见。
A:张老师,我不想继续念书了……您觉得我应该继续上学吗?
B:听起来你很迷茫。为什么不想继续念书了,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B:所以,是因为经济条件差和学业成绩不理想这两个原因,让你觉得再读下去只会给家里增添负担,是吗?
B:这确实是一个纠结的选择。不过,我们可以先想想除了辍学之外的解决方式。
A:老师,我还能怎么办呢?
B:关于经济条件的问题,老师和学校可以帮你关注国家助学金和其他社会资助的情况,尽量争取到补贴。
A:所以,我应该继续念下去吗?
B: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另外一种方法,还有除此之外的选择,你可以自己想一想。不过,现在老师想和你分析一下辍学的利弊:如果辍学了,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呢?
B:是的。辍学或许可以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那么,如果继续读书呢?
B:其实你也明白,继续读书对于更长远的发展有好处,对不对?你已经快十六岁了,也算是半个大人,要不要继续念下去还是需要你自己选择,老师只能和你一起分析、讨论,并不能帮你做决定。
作为儿童主任,首先要与小明一同分析:什么问题导致他要辍学?是不是只有辍学一种解决方式?其他可能的选择是什么?
然后,与他一起思考辍学的利弊,让他知道如果辍学会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继续读书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在与这名高中生充分讨论之后,最终是否辍学的决定还是要由高中生自己决定。
专业界限
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所服务的儿童之间只能是一种专业关系,不能把个人利益、私人感情掺入其中,要公私分明。
儿童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尽心尽力地为儿童着想,保障儿童的福利和权益。
然而,儿童工作者也是有家庭、有自己生活的普通老百姓。儿童工作者并不能替代儿童的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的监护人来抚养他,也不能把时间全部花在工作上,而忽略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因此,这项原则其实是对孩子和儿童工作者的双向保护。
02 打破原则与伦理困境
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儿童工作者在牢记这九项原则时,也应该认识到:这些原则不是永远都不能被打破的。
A: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打破原则呢?
B:具体的情境千变万化,但有两条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可以供各位儿童工作者参考:
威胁生命安全
违反法律损害公共福利
一般而言,最可能被打破的就是保守秘密原则。
比如,当与孩子单独交流时,孩子表明有自伤行为或轻生念头,并拜托儿童主任保守秘密。这时儿童主任就可以打破保密原则,将儿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下面这些话术,可以供各位儿童工作者参考:
你愿意告诉我,为什么想要这样做吗?
听到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担心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我能感到你正处于一种痛苦/绝望的体验中
虽然我希望为你保密,但你的生命安全更重要,所以我可能会把这件事情告诉你的监护人。
也许你需要和更专业的心理援助者聊一聊。我知道一些心理援助热线,你想试着打个电话吗?
……
又如,儿童主任在和孩子沟通时得知孩子有秘密的破坏性计划(比如破坏紧急消防设施),这是儿童主任也可以打破保密原则,维护公共财产安全。
最后,当面临伦理困境时或遇到困难时,儿童工作者们有多种获得“外援”的方式。
第一选择也是最重要的选择,就是求助督导。在督导之余,儿童工作者们可以将情况反映给领导求助,也可以从其他儿童主任处吸取经验、共同讨论(在讨论案例时,隐去孩子的个人信息等),当然还可以求助于课代表,获得更多技术支持。
永远要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思考题
还记得上次课代表留下的思考题吗?
小超的爸爸吸毒,家庭极度贫困。儿童主任想为小超申请低保金,却遭到邻居反对,认为发低保会鼓励小超爸爸继续吸毒。作为儿童主任,你会怎么做?
在这个案例中,毫无疑问,儿童主任应该给小超申请低保金。
根据尊重与接纳儿童原则,无论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儿童工作者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应因为吸毒的父亲对孩子产生偏见等。
根据儿童利益至上原则,儿童工作者应该事事处处从儿童权利和利益出发,而申请低保金有利于改善孩子的状况。
根据个别化原则,儿童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儿童主任在为小超申请低保金之余,还可以考虑将钱打到小超妈妈的账户中,持续跟进、监督低保金的使用;有条件的话,可以监督小超爸爸戒毒,最大限度地改善小超的成长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