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二)

发布时间:2022-11-15 17:34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的言谈、语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它可以给孩子传递尊重、理解和关爱,同样也可能传递一些相反的信息。主动倾听孩子倾诉、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以及采用积极的描述性语言等等都是让孩子能够信任家长的有效途径。


在上一期推文中我们介绍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树立的正确态度与观念,以及沟通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方法。本期将分享一些方法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参考使用。


沟通的有效方法


1

多倾听、少评判

  • 鼓励孩子仔细地描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期间不要打断孩子。孩子的所有感受都是真切的,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因此当孩子告诉你他/她的感受时,不要认为孩子的感受不重要,蔑视、羞辱或者嘲笑孩子。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观点、感受和孩子表现出的差异性,不要做任何形式的评判

  • 理解孩子所说的话语背后隐含的意思,并且相信孩子告诉你的话非常重要。

  • 倾听时采用积极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和抚摸等方式,使孩子有心灵相通的感觉,让孩子知道你在全身心地关注着他/她,例如在适当的时候用点头或者微笑表示你在倾听。

2

向孩子提出开放式而非封闭式的问题

  • 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应该是: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回答;通常包含有“如何”或者“什么”这样的字眼;能够激发人们的讨论。例如: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什么样的方法最好?

    这件事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

表扬孩子时:

  • 家长在肯定孩子的表现时,更重要的是留意到并且表扬孩子具体某一方面的天赋和做法。家长要针对孩子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而不要只局限于孩子取得的成绩。

  • 避免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又说出孩子的不足之处,例如“你做得非常好,但是……”。

4

批评孩子时:

  • 不要“翻旧账”。像“你总是迟到”、“你玩完玩具后从来都不收拾”等之类的话不但不能达到让孩子改正行为的目的,反而会加剧孩子这种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这被称作“自我实现预言”。如果孩子听到别人多次说到自己的某一行为,他们便会开始认为自己的这一行为无法改变了。

  • 明确指出你不喜欢孩子的哪方面行为,不要含糊不清。要让孩子明白,你不是不喜欢他/她本人,而是不喜欢他/她的某项具体行为。

    例如:与“我非常生气。”相比较,“你没能按时回家,你说过要给我打电话,但是你没打,所以我非常担心。”这样的表述更为清楚妥当。

  • 当出现了问题时,首先讲清楚你对问题的看法,确定问题是由谁引起的,分析孩子的行为,然后阐明你的希望和要求

    例如:你对孩子房间凌乱感到生气,这是由谁造成的?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就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试试这样对孩子说:“你的房间这么乱让我觉得非常不好。我每天下班回来特别累,实在没有力气再做家务了。所以我非常希望你能保持自己的房间整洁,好吗?”

5

对孩子提出要求时:

  • 尽量多地使用“可以”、“是”等肯定性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不可以”、“不行”等否定性的语言。例如:“请把门轻轻地关上”要明显好于“不要咚得把门关上”。

  • 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复唠叨你的要求,孩子并不一定会听从。你只需解释清楚你的要求,并告诉孩子听从这一要求的重要性。提醒孩子一次或者两次就够了,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听从,那就需要采取其他适当的方法了。


图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幸福愉悦、最令人羡慕的关系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复杂和最难以相处的关系之一。希望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顺畅、更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赢得孩子的信任。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渭南市爱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陕ICP备2023014358号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